栏目: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作者:余建祥 热度:
很多人很羡慕美国的素质教育,甚至为了孩子的成长进行移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教育发展又能给我们中国的父母什么启示呢?
美国是个有严重阶层区分的国家,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有时隔条街,一边是富人区,一边是平民区,房价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某种意义上是事实上的种族和贫富隔离。比如硅谷的核心区帕拉阿图(就是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城市),它的东边还有一个城市叫东帕拉阿图,两个城市是紧邻的,中间只隔了一条河,大概是15米宽,但是两个城市的房价却是一个天一个地,住的人群也是不一样的。帕拉阿图住的基本都是富豪,比如Apple的乔布斯、Facebook的扎克伯格等,而东帕拉阿图住的却基本上都是社会的而最底层百姓。这意味着两点:第一,富人区的学校更有钱,可以请更好的老师、用更好的设备、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第二,学生们其实是在跟自己同阶层的人一起上学。
中国一个城市内好学区和差学区的区别仅仅是考试成绩高一点儿或者低一点儿、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都是“量”的差距,而美国不同学区的教育却是“质”的差异。美国的教育分成三个阶层:
底层:应试教育
美国社会底层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孩子有一个饭碗,说白了,把孩子变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就可以了。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通过底层的教育,也可以让部分孩子有机会进入上一个阶层:中产阶级。
中层:素质教育
这种学校主要是针对中产阶级,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这样的学校要上历史课,老师往往就布置一个作业,我们全班小朋友会不会就这段历史事实,拍一个电影,有人专门写本子,有人专门拍画面,最后弄得非常好。
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的,美式素质教育了。
这样的素质教育仍然不是培养顶级精英的,他培养的是一个中产阶级人格,用万维刚的话说,这叫培养工艺品。工艺品和艺术品是不一样的,艺术品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可是工艺品是一个档次的,是一样的,它的价值取决于材质,黄金造的就比白银造的贵。
顶层:精英教育
顶级精英的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
精英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核心能力,如意志力、领导力、决策能力。
以世界顶级名校伊顿公学为例,这家培养出20位英国首相和无数社会名流的世界顶尖中学,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甚至比一些贫民学校还要艰苦,为的就是培养这些未来精英的意志力。伊顿的校规严格,却不痛苦。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有10%—20%是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的家中宝贝,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在不准你留恋父母温情的同时,学校给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的温暖。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长知识而又有趣的活动之后,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
伊顿公学还以古老传统和非常特别的校服而闻名,通过着装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这套行头就要700英镑,加上配套的成打衬衫、领带等,装扮一个伊顿人,至少要好几千英镑。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有些穿不同颜色马甲的,是伊顿5年级的“明日之星”,他们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通过这些日常服饰上的变化,突出竞争中优胜者的地位,使他们理所当然地鹤立鸡群,让学生充分体会优胜者的优越感、荣誉感。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其中荣誉感和骑士精神可见一斑。
中国未来会走向教育阶层化吗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世界一流学校几乎以私立学校为主,象哈佛、耶鲁、伊顿公学等都是私立学校。而中国已通过立法松绑社会力量办学,未来必将有更多的资金、社会力量开办更多优秀的私立学校。广州某私立学校的一个电子屏,上边显示“本校只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之家长”。这就是教育阶层化的萌芽。
常春藤盟校几乎都是私立大学,它们从来没说过要公平,连招生的规则都是不确定的,从来都不公布它们的具体的招生规则。美国这些名校有一句话叫做“一代藤校,代代藤校”。为了保证常春藤校友的利益,这些学校搞出来的门槛是:新生入学的时候父母必须经过“校友面试”这么一关。美国的前财政部长(也是哈佛的前校长)萨默斯说过一句痛快话:“我们招收校友的孩子,这是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社区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如果父母不是常春藤校友,那么进入这些学校就会非常困难。这其实也是为了维护阶层利益。
但中国的教育阶层化还没有到来,这其实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一个通过教育实现阶层上升的重要通道。
教育思维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们了解了国外的教育阶层以及特点,其实对我们教育孩子是有非常大的启示的。在一个教育阶层还未形成的时代和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念升级来改变孩子未来的命运。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超越自己的阶层。比如你用应试教育思维来教育孩子,那么多数孩子十有八九就留停在最底层;如果用素质教育甚至精英教育的思维来教育孩子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事实上,无论哪种教育思维以及教育的成败,决定因素都在于家庭教育,也即父母的教育思维。
比如,我们用精英教育的理念来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的梦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决策能力,那么即使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最终毕业后进入企业也是从底层做起,但这样的孩子很快能从企业底层脱颖而出进入企业中层,在企业中层中也照样鹤立鸡群,积累一定经验后也必然进入企业高层,因为这样的人才在任何企业都是稀缺人才。你很难指望一个用应试教育思维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决策能力和思辨能力。
中国人有天赋、又勤奋,可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了?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有些导师自己也是中国人,很多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却未必突出。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高材生在专业上突出,但思维方式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中国文化鼓励“听话”和“顺从”,而世界顶级名校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几日前我在“东莞一男童误喝清洁水中毒身亡”一事中提出,商场该负主要责任,因为商场的公共安全管理太松懈,而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对公共安全进行严格管理是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那位从贵州老家来的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误把清洁水当成别人喝剩不要的矿泉水给孩子喝,是因其生活局限造成的,可以理解。结果招致一片骂声,认为我是在偏帮爱占小便宜的人,甚至由此推论出我也是爱占小便宜的人。这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因为大家的认知和思考不在一个层面。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看到奶奶热情地邀请路过的不相识路人到家中喝茶歇脚,哪有人还会向路人收五毛、一块钱的。所以案例中那位老奶奶的意识中应该是跟我奶奶一样,拿过一瓶别人喝剩的水给自己的口渴的孙子喝,在她的意识中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而在城市这就是茶馆啊,进去喝茶歇脚是有保底消费的,便宜的几十,高点的一两百,所以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就会认为这才是社会正常现象,那个老奶奶未经许可而取那是盗窃啊,所以这就是经历和认知带来的视野局限和分歧,并不能说他们说的就是错的。文化向来是多元的,认知更需要多元和包容,没有人会认为未经许可就把水给孩子喝这种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鼓励的,但这只是一个很底层的思考。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所以我站在提升和完善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思考点和出发点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结果就造成了你说东,他跟你说西的尴尬局面。就以这个案例为例,如果你引导孩子讨论谁对谁错,这样对孩子仅仅是简单的是非认知,并没太大讨论意义,事情对错一目了然,老奶奶的做法只是值得理解和同情,并不能因此认为她的做法是对的。但如果你引导孩子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比如假设你是商场总经理应该如何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如何进行公关危机等,至于公关危机是什么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资料了解;比如假设你是政府管理人员,你应该如何思考加强公共安全的治理和法律完善等。这样身边或者周边发生的事情,你的孩子不仅可以考虑得比别的孩子层次高得多、全面得多,也更能启发、引导孩子加强自身的思辨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发散性思维。同样一件事,你的孩子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全面的维度在思考,从一件小事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别的孩子大都在思考、讨论很低级的问题,久而久之,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种认知的差距几乎可以说是天堑鸿沟,将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高度和阶层。
所以,一般来说父母的教育高度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高度。当然也是有例外的,比如孩子通过一件事得到启发或触动,开始有自己的崇高理想,这时孩子就会开启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之门,这样的孩子就能超越父母的思维局限,获得巨大的发展。但整体来说这种概率非常低,我们称之为低概率事件。而父母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思维和层次,则对孩子的成长是高概率事件,极易培养出优异的孩子。所以父母的教育思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生活在哪个阶层。(学习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历代名人家风家训15句,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
- 孩子上小学前该玩还是该学?不同教育下的孩子20年后对比令人吃惊
- 电子产品损害的不止是孩子的视力!美国儿科学会教你量身定做“限看令”
- 超市里惊遇一对母女,这才是真正的儿童教育!
- 1张家庭教育表,让多数家长大彻大悟,并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36条建议受网友热捧
- 父母应该给孩子的十大礼物(真正的爱)
- 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爆红引家长咋舌(图)
- 发现传统家庭教育的力量
- 余建祥:两个民族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对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启示?
- 学习力教育中心发布首个基于底层文化面向未来的现代家庭文化系统
- 余建祥:科学的教育是幸福之源 兼谈孩子社交能力培养
- 余建祥:未来每个国民最重要的两个核心素养
- 家长教育思维的三个层级:你在哪个层级,孩子就在哪里
- 余建祥: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教育永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