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开门红”“坚实开端”“大片级表现”……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后,多家外媒第一时间以“超出预期”进行报道,并预测今年后几个季度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伴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减退,以及稳增长措施逐步显效,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消费修复明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GDP数据也印证近期诸多机构唱强中国经济的呼声,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到世界银行,再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级投行,无一不对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感到乐观。花旗银行18日表示,中国经济复苏进展顺利,因此将其全年GDP的增长预测从5.7%上调为6.1%。彭博社预测称,至2028年,中国为全球GDP增长贡献份额预计将达22.6%,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也有专家提醒称,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因此仍需宏观政策精准实施与发力,以推动全年经济持续恢复和好转。

  消费“主引擎”加快释放活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中国GDP 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2022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4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75亿元,增长5.4%。

  “新冠疫情后中国发布首张全面经济‘快照’”,法新社18日称,4.5%的GDP增幅堪称“大片级”表现,特别是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预期,同比增长5.8%,其中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为2021年6月以来的最高增速,这再次提振对中国经济恢复的信心。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周二发布的最新数据是对中国能否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持怀疑态度者的驳斥,接下来中国政府可能会出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措施,到第三季度许多刺激政策有望落地并发挥作用。报道援引中国一季度GDP数据称,中国服务业明显回升,接触型服务业增长较快。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CNBC认为,服务业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日本富士新闻网评论称,4.5%是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增长率,自中国政府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中国各领域都在复苏,特别是餐饮行业。英国《金融时报》称,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劲增长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反弹推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

  18日亚洲股市开盘后本来一路下跌,但在中国数据发布后立刻出现反弹,磨平开盘后的跌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说,中国经济开局稳健,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4.5%。在结束3年的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经济今年迎来一个坚实的开端。《纽约时报》援引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卢姿蕙的话说:“在这个重新开放的早期阶段,4.5%的同比增长速度非常不错,这为(中国)政府提供必要的空间,使其能根据需要为经济中较弱的领域提供支持。”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整体上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逐月向好的趋势,尤其是受疫情冲击明显的聚集型、接触型和外出流动型经济活动恢复速度快,表现出持续向好态势,特别是服务业消费和服务业生产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周文群表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呈现多个亮点,其中体现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比增长5.8%,远超市场预期;出口虽然面临去年的高基数,但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强劲,以及机电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一季度出口大超预期。另外金融数据上,3月社融增量5.3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逾7000亿元,大超预期。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均实现新增明显改善,表明实体需求在实质性恢复。

  中国将是全球经济“领头羊”

  一季度的GDP数据也让全球分析人士在展望2023年全年中国经济表现时更为乐观。有分析人士预计,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并领跑全球。花旗银行18日表示,中国疫后经济复苏进展顺利,因此将其全年GDP的增长预测从5.7%上调为6.1%。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测,在一季度强劲恢复之后,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40%,2023年可谓中国和亚洲经济跑赢、引领全球的过程。彭博社17日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预测,至2028年,中国为全球GDP增长贡献份额预计将达22.6%,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美国则将贡献约11.3%。届时,金砖国家对全球增长贡献率将超过七国集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弥补“效率赤字”,破解“供需矛盾”,中巴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下一篇:【环时深度】美美与共,全球文明倡议引强烈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