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东盟专线】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中新社桂林7月9日电 题: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作者 陈秋霞
“一个‘赢’字就包含了‘亡’‘口’‘月’‘贝’‘凡’五个字,代表着赢家必备的五大要素。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能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很有意思,值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官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阮官尚出生于2001年,他的童年是伴随中国电视剧《西游记》度过的。因热爱中国文化,阮官尚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学医,而是选择到中国学习汉语,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翻译官。经过三年学习,阮官尚的汉语已说得十分顺溜,“强将手下无弱兵”“流连忘返”“熟能生巧”等中国俗语和成语他张口就来。
“来中国之后,我发现中国有很多经验值得越南学习借鉴。比如,我认为当前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极其必要的,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其经验值得借鉴。”阮官尚说。
近日,广西民族大学缅甸籍留学生林德伟与来自东盟国家的青年代表一起走进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参观游览享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誉的灵渠,被其富有魅力的文化历史深深吸引。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修建了灵渠,利用陡门、大小天平人字坝等技术,保证航行通畅和自动泄洪。两千多年过去了,灵渠的功能还保存完好,中国人的智慧让人佩服。”林德伟说。
林德伟出生于1999年,五岁就开始学习中文,九岁那年第一次到中国探亲,由此萌生到中国留学的想法。在中国和东盟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她获得奖学金在中国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目前正在广西民族大学攻读硕士。林德伟还帮助妹妹申请到中国上大学,并带其母亲来到中国治病。
十余年来,林德伟到过北京、福建、云南、广西,亲眼见到了长城和故宫,认识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也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身边还有一些人不知道中国发生的变化。我很想让他们亲自来看一看。”林德伟说。
“在中国生活,出门不带钱包,用手机支付就能付款,太方便了。”广西师范大学印尼籍留学生宋拉拉同样被中国智慧“圈粉”,对于中国文化她更是充满热爱。“我很喜欢中国结和剪纸,我常常观看视频、电视剧、电影,在社交平台上学习中国文化,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国。”
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是东盟国家学生赴中国留学的热门省份之一。不少东盟青年来到广西求学追梦,演绎多彩人生,并成为中国和东盟交流的使者,在促进中国—东盟民众相知相亲中贡献青春力量。(完)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武夷山市:抢抓农时育茶忙
- 安徽芜湖:稻田穿“金装” 秋粮丰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