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一块如同橡皮泥的材料,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延展拉伸,一旦遇到外力冲击,就又“遇强则强”,变得坚硬无比。这就是西咸新区的企业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一款纳米智能吸能材料。“它可以帮助人体或者设备进行有效防护。”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彦峰介绍,这是秦创原春种基金第001号项目,仅4个月就实现了成果转化,从“书架”走向了“货架”。
“一年多来,陕西全力建设秦创原,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带动下,2021年陕西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均超过30%。
陕西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拥有百余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上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西安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七,领跑西北地区。
为挖掘人才潜力,储备科创经济发展动能,今年4月,陕西省启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中的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创新、创业、创造、创优。按照规划,届时,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达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50家。
在秦创原建设引领下,陕西全省科技创新生态正在持续优化:商洛市探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模式;铜川市设立2亿元的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陕西全省范围内创新资源涌流。
今年春天,《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批复,开启新的篇章。在这个创新高地上,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活力正不断涌现。
绿水青山:
一份守护一份责任
位于秦岭深处的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它就是玉带河,汉江之源。
在宁强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11年的俞波,每两个月就要去玉带河监测断面取一次水样,监测源头水质情况。“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我们都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环境监测、影响评估和应急处置,把环境污染和各种影响迅速降到最低。”俞波说。
汉江,长江最大的支流,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丹江口水库库区70%的水源来自陕南的汉江和丹江。
护一江清水,润京津冀豫人家。陕西通过移民搬迁、小流域治理、取缔污染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等,换来6.27万平方公里汉江、丹江流域的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安全,保证了出境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标准。
一江清水一路北上,源源不断地润泽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2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个县(市),近6000万人直接受惠,1亿多人间接受益。
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陕西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开展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推进秦岭典型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试验样板基地建设,实施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71.1万亩。
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陕西环保责任重大。尤其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标准:坚持不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治理黄河,关键在减沙控沙。”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杨稳新介绍,遵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分布规律,陕西以草固沙、以林拦沙、以坝留沙,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入黄河的泥沙量不断减少。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陕北百姓口中的“墙”,指的是淤地坝——黄土高原地区创造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沟底筑坝,滞洪、拦泥、淤地、蓄水,让荒沟里“长”出良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武夷山市:抢抓农时育茶忙
- 安徽芜湖:稻田穿“金装” 秋粮丰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