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题:用心守护14亿多人民健康福祉——写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陈芳、李恒、田晓航
78.2岁——我国最新人均预期寿命。这项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的提升,离不开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坚守与大爱。
8月19日,全国近1400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将迎来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
“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支撑起世界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用心守护14亿多人民健康福祉。
大医为民 永恒的追求
2022年3月,一朵名叫“晓卉”的花,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春天。
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原副主任白晓卉在驰援威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
曾辗转奋战在北京、新疆、河南等地疫情防控第一线,率队创造48小时改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速度……白晓卉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好医生对人民的承诺。
“用生命守护生命,这是医者永恒的追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重症医学专家杜斌,无数次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在他眼中,人民至上、生命无价,术与德是最好的衡量。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中)带领医疗团队查看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情况(2020年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悬壶70余载,已是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许润三,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谦称“一辈子研究透一个病就行”,许医生帮无数不孕症妇女圆了“母亲梦”。
2021年9月16日,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举行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拜师仪式。国医大师许润三和传承人在拜师仪式上合影。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开的处方价格廉、药味少、疗效好,从不拒绝偏远地区来的患者加号要求……许润三教导年轻医生:“医乃仁术,做医生不能冷冰冰。”
旁人谈“麻”色变,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却从不畏惧。她创造性地运用新疗法,使数万麻风病患者解除疾苦。
“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李桓英始终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长时间不松……
李桓英在麻风村实地考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北京友谊医院供图)
平凡的“英雄”,温暖着百姓。我国乡村医生长期扎根基层,为维护群众健康作出贡献。
在贵州省安龙县苍莽的苗岭高山,少不了“背篓医生”潘凤忙碌的身影。
一个药箱,一背20多年。山路崎岖,天气恶劣,再远再苦,普坪镇鲁沟塘村的乡村医生潘凤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
“最美医生”潘凤曾有机会在大城市发展,却甘当基层健康卫士。对此,她从不后悔:“让苗乡人不为看病发愁,值!”
在城市、在乡村,在诊疗室、在救护站,在门诊病房、在实验室里……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
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广大医务人员从此有了自己的节日。
武汉市第一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2020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武夷山市:抢抓农时育茶忙
- 安徽芜湖:稻田穿“金装” 秋粮丰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