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这是位于潮白河畔的小辛码头村(无人机照片,6月29日摄)。除标注外照片均由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来源: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明浩、邵香云、黄江林
听说天津宝坻区黄庄镇的小辛码头村,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让纷至沓来的访客流连忘返。记者带着好奇,一路探访。
盛夏的清晨,潮白河畔草木葱茏,水清岸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味。站在千米桥上远眺,阳光透过薄雾轻轻洒落,宽阔的河面泛起粼粼金光,与蓝天、绿树相辉映,伴有白鹭翩跹,宛如一幅诗意画卷。
这是位于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的一户农家院(6月28日摄)。
从桥上下来,沿潮白河左堤路向西北前行,约莫6公里后驶入岔口,穿过“九河漕运”的牌坊,眼前稻田环绕、荷花满塘,耳边蝉鸣声不断。不远处,大红灯笼点缀着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农家院。三三两两的游客,或漫步赏景,或拍照留念。
“这里就是小辛码头村了。”在村口等候的村民李超迎上前,把我们领进他新开张的农家院。院子里搭有凉亭,种有花草,摆放着石磨盘。不少游客已经落座,一边聊着天,一边等着吃早饭。
游客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小辛码头村街巷内游玩(6月29日摄)。
回乡创业8年,“90后”小伙李超接连开了5个农家院,最多可容纳100多人吃住,一年下来收入六七十万元。今年,奥密克戎突袭天津,农家院一度暂停接待,可李超没闲着。“我腾出工夫对院子进行了改造,投资70多万元,现已营业。”
李超追加投资的底气从哪里来?“看好乡村振兴好政策,看好我们村独特的自然、人文和历史风貌,看好这些年村里打下的基础。”
紧邻潮白河的小辛码头村,1000多年前,曾是辽国的运粮码头,村内至今保留着古码头遗址,有“千年古渡”之称。明朝万历年间,时任宝坻知县袁黄,号了凡,在这里南稻北引、劝农插秧,扬起“鱼米之乡”美名。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鱼米之乡”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米袋子”不成问题,怎么让村民“钱袋子”也鼓起来?村党支部没少想辙。54岁的小辛码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奉国说,村干部到北京延庆、天津蓟州等地观摩交流后,感到乡村旅游的路子有奔头。
的确,小辛码头村有人文历史,有水乡风光,靠近京津两大都市,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然而差距也很明显: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猪牛羊粪堆满附近的荷花池,“臭烘烘的,都不敢开窗户”。
十年来,在政府推动下,各类帮扶资金陆续投入。小辛码头村成立专班,向环境“脏乱差”开战:清理池塘、修建道路、拆除违建、牲畜圈养……
很快,臭池子变成了靓荷塘,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一个个垃圾堆不见了,改成小广场、小凉亭。村庄变美后,首批18户村民率先办起了农家院。
从流水线工人、保安,再到餐厅服务员,2008年就外出打工的李超,几经辗转,始终没有稳定下来。每月几千元的收入,除去生活开销所剩无几。“后来回到村里,看着乡亲们靠旅游兴起办民宿、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心里抓挠得慌。”
李超下决心回村创业。为鼓励他迈出“第一步”,当地政府将2万元无息贷款送上门。2014年,李超干起农家院,当年就挣了2万多元。
2018年,宝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小辛码头村环境再次提升。拓宽道路、铺设管网、建设绿地、翻新民居,打造水稻文化园,新建古码头遗址、了凡广场、袁公井等景点,还将爱党爱国、爱护环境等写进村规民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当志愿者保护环境……“千年古渡”不但颜值更高,也更有气质和内涵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新时代·我在中国|韩国美发师安钟旭:在新疆创造美好生活
- 郑孟状:抓住协同创新“牛鼻子”
- 【理论观察】用百年党史培育时代新人
- 大思政课 | 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活力
- 人民网评:弘扬“上海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 【共同富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擘画县域共同富裕“实景图”
- 求是网评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雷观帖:上海港湾集团参建的金边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第九大机场 | 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
- 第四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投票通道19日正式开启!
-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给群众讲理论,寻乌接地气
- 钟华论: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武夷山市:抢抓农时育茶忙
- 安徽芜湖:稻田穿“金装” 秋粮丰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