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佚名

 

十三亿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百多年来包括建国六十多年还未有过一个诺贝尔奖,这足以让国人在世界抬不起头来。 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临终前的病榻上,握着前来探望他的温总理的手说:“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殷殷期待溢于言表。

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世人有目共睹,很多的父母还在十月怀胎的时候,就开始“胎教”,幼儿园一开始就不但要学拼音学汉语,还要学英语,甚至双语教学,我们中小学生的书包是世界上最沉重的。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终究输在了“终点线”上。“辛勤”的付出与悲惨的回报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显然,我们的教育是出了问题。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的是整齐划一,循规蹈矩。每个班都是四五十到六七十人,学生根本没有表达观点的机会,而且教师在备课时都预设好答案,上课时一律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自己一致,错了在一旁听讲,直到有学生答对了就非常满意点头甚至竖起大拇指曰:“太棒了!”考试也要求标准答案,否则格杀勿论。

反观欧美很多国家的教育,他们班级大多数是小班化的,二十五至三十五人之间。这使他们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而他们的老师也能够给他们充分表达思想的空间。他们的教育理念是:没有观点的绝对的对与错,只有观点的不同;只有说大多数人认为这样,而不完全否定个别人的不同想法,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即可。所以他们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地拓展他们思维的空间,这也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教育是真正的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不在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了能力何愁不会有知识,不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呢。

是啊,我们俗话也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金子不如教人点金术”,“给人猎物不如教人狩猎技术”都是同等的道理。然而我们在教育中却不能真正践行这些真理。我们都在强调学生应该记住多少知识,应该掌握什么应试技巧,我们都以应试教育为准绳,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在转。我们把学生培养成记忆知识的“书柜”,变成如何应试的“机器”。学生又如何能够创造,又怎么能够具备创新能力呢。“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当前中国教育之怪现状的真实写照。

我们的高层到普通的有识之士都探讨过这个问题,但改革的进程依旧举步维艰。上面提素质教育几十年了,底下依旧风平浪静。泱泱大国有如胖子,他的前行是如何的步履蹒跚。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整体社会氛围,不看升学率社会怎么评价你办学的好与坏,素质教育要如何具体操作和公正评价呢又是一个难题;而很多家长又认为孩子考不上“好的”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孩子以后的前途怎么办,按他们说的没有一口饭吃怎么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至于我们的学校的教育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能力为最终目标,学生要不停地记忆知识,而且必须是标准的;老师也以此为目的教学,搞题海战术,搞满堂灌生怕学生漏掉一点知识考不好怎么办;家长也要求孩子一切听学校和老师的,甚至在学校的作业和辅导材料之外,还去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辅导书,假期还要去上各类的“培训班”“补习班”,唯恐他比别人落下一小步。他们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虎妈式”教育是他们极力推崇的。所以我们孩子接受的知识都比国外同龄人早一二年甚至好多年,我们在国际各类的奥赛上总能拿到很多的金牌和金牌总数第一,而一到评诺贝尔奖国人就销声匿迹了。

我们教育的后果,君不见学生殴打老师的,孩子打骂父母的情况时常不绝于耳,甚至弑师弑母的惨剧也时有耳闻。据报一所中学高考后,学生撕碎课本试卷的纸片像雪花一样铺满了校园的操场,我不明白他们对给自己带来所谓前途的书籍会如此恨之入骨,只能用这种方式发泄心中深埋的积怨才能获得足够的安慰和快感。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中国教育之殇
·下一篇文章:孔子学院将迎来关闭潮?


【相关内容】

中国教育之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