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文章作者:王福和

 

——阅读经典,重塑都市人的人文自觉

  主讲人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比较文学基础》、《比较文学读本》、《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等著作。

  20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罗伯特?哈钦斯的美国学者第一次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初,一本名为《学会生存》的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出版。书中将“学习型社会”定位为日后社会发展的方向。从那时起,“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就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并在世界各地传播。很多国家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都将“学习型社会”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

  社会是多元的,学习也是多元的。学校是学习的场所,社会也不例外。俄国作家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中,就描写了他在社会这所人生大学的生命足迹。学习的多元性带来了阅读的多元性,从传统的文字阅读到如今的网络阅读,从过去徜徉于文本之间到如今徜徉于光与影之间,阅读正经历一场变革。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既强调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学习的多元性。

  2008年,瑞典文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而克莱齐奥的获奖感言却是:我们还得继续读小说!可见阅读对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因为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人文自觉,很大程度上取决阅读水平。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知识往往从阅读而来。没有阅读,获得知识的渠道就减少了许多。有了阅读,才会获取知识,掌握本领,改变人生!

  阅读能培养我们的人文情怀。中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人类已有几千年历史,先哲不在,我们无法与之沟通。先哲的书还在,我们就有了沟通与对话的桥梁。阅读先哲的书,就如同站在他们的面前,聆听他们的教诲,目睹他们的音容笑貌,并与之沟通对话。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和认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我们所言的阅读指的是经典阅读。眼下,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为主体的快餐文化时代。在这个快餐文化占压倒性优势,经典被遗忘在脑后的时代,阅读面临着经典与快餐之间的艰难抉择。阅读经典本是天经地义之事。遗憾的是与浮躁的社会风气相撞。在一切向快餐文化看齐的环境下,从希腊起源的欧洲文明,从黄河起源的中国文明,从恒河起源的印度文明,从尼罗河起源的埃及文明,从两河起源的巴比伦文明,以及代表了这些文明的经典著作,都被以追求享乐与感官刺激为主旨的快餐文化所取代,被尘封在历史的角落之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进经典呢?还是从具体的作品谈起吧!

  《李尔王》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有如下独白:“亲爱的人互相疏远,朋友变为陌路,兄弟化为仇雠;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战,宫廷内潜藏着逆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 !”这是我们走进这部悲剧,理解这部悲剧的钥匙。这段独白道出了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社会的黑暗、道德的沦丧、人心的险恶、家庭伦理关系的泯灭。

  《红楼梦》是中国作家曹雪芹的名作,书中的《好了歌》就是我们走进这部伟大作品的钥匙:“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人生的无常,事态的炎凉,都浓缩在这辛酸的诗句中。

  也许有

|<< << < 1 2 > >> >>|


【相关内容】

丹东市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黄宝锋

 

幼儿园到博士应该学什么?马云6000字演讲分享教育观

佚名

 

学习型城市建设最核心的考评标准是什么?

余建祥

 

建立学习型城市的背景涵义和要求

安蓉泉

 

打造学习型城市

沈轩理

 

孩子上幼儿园究竟应该学什么?

佚名

 

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 推进社区家庭教育

佚名

 

该向西方家长学什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