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立德是基础,人无德不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立什么样的德,决定了其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应为孩子立什么样的德,这并非一个不辩自明的问题。社会上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三观不正者屡屡可见,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看客心理、娱乐至死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很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信息,如教育不当便可能出现道德偏差。以正确的道德标准教育和引导学生,是教育者的首要职责。我们并非要以千篇一律的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但是对那些公认的正确的道德要求,应当通过教育方式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这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和起点。
立德就是要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 “修身”、“齐家”、“治国”等多方面。作为传统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很多文化典籍中都渗透着古人的道德信仰和孜孜不倦的道德追求。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体悟和传承传统美德,是立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就是要立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尊重社会公德,抵制戾气歪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立德教育的应有之意。立德就是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学校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场所和核心环节。
人的道德观念是后天习得的。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为孩子上人生第一堂道德课,家长能否讲好这堂课其实是充满变数的。曾听有老师讲,德育教育有时候就是学校跟家长“抢孩子”的过程,孩子在学校习得的道德规范有时会被家庭教育带向反向。这说明,立德教育远比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复杂,其效果往往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这里绝非要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开脱,恰恰相反,本人主张应以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德育教育,发挥学校作为“社会德育教育大本营”的作用,以学校德育带动家庭德育,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发展。
德育教育不能是单纯的道德说教。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道德规范以义务性规范为核心,表面上看,履行道德义务意味着“利益减损”或者“自由受限”。与法律相比,作为一种没有牙齿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要靠舆论的压力和主体内心的道德信仰保障实施。前者需要建立明确的是非标准、正确的舆论导向、公正的评价机制;后者则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化的浸染力。总之,为保障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需要营造健康的人际氛围和社会环境,让有德者昂首挺胸,让失德者无地自容,将学生的道德自发转化为道德自觉。(华东师范大学 张文国)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德育教育内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