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佚名

 

    问:怎么样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答:什么样的父母会妨碍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典型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比如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玩拼图,妈妈却命令道:“你赶紧去洗澡。”其实事情并不一定非得在这个时候做不可,这样的家长未免不够体贴。
    父母往往只顾自己,不管时间、地点地命令孩子做这个做那个,难免会破坏孩子的生活节奏。若说这种行为是妨碍孩子养成注意习惯的元凶也不为过。另外,夫妻经常吵架或婆媳关系紧张的家庭,对孩子也有负面影响。尤其妈妈本身的精神压力,常反映在对待孩子身上。
    当孩子想要自己动手时,父母伸手帮助他就等于阻碍他独立。尤其是四岁以后的孩子,要让他学会自理,要知道,家长退一步,孩子就会进一步,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手、刷牙、洗脸等基本生活事项,就得让他自己动手做。还要鼓励他积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常犯的毛病还有干涉太多。若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不肯安静,做事总是心不在焉,那么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与孩子的接触方式,这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行为干涉太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过分干涉的另一面就是期望太高。比如父母小时候没有实现的心愿,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不管孩子的能力如何,硬要他达到超过能力范围的成就,这实在太过分。
    父母常犯的毛病还有攀比心理。所有家长都认为爱自己的孩子,但总有一些家长,更爱自己的面子。经常拿自己的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越比越伤孩子的自尊心,越比越伤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越比越生气,越比越伤心:你看楼上的明明,画画得多好!再看看你连筷子都拿不好,我们隔壁的倩倩,舞跳得多棒,你看,你什么都不会,就知道玩!你再看看我们楼下的苗苗,人家的故事讲得多好,嘴巴多甜,你再看看你,笨嘴笨舌,见到人什么话也不敢说,你再看看你陈阿姨家的小朋,乘法表都会了,你再看看你,这么简单的加减法你都能做错!这样攀比的家长有没有呢?特别是那些越好强要面子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越高,攀比心态也就越重。
    各位家长有没有想一想,当一个幼小的孩子听了父母的这些话之后,他会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一个孩子听了父母这些话之后,他会想:我不如小伙伴、不如同学、不如爸爸、不如妈妈,总而言之,我不行!好孩子的感觉都没有了,自信心荡然无存,他怎么才能取得进步呢?有句话大家很熟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的聪明,得的是智慧,你种的是傻瓜,得到的就是笨蛋!只要攀比一出现,父母的心态就失衡,就会出现焦急的心理,从而导致强行塑造,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
    还有的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相对的,却在日常生活中,连连发出禁令:这个不行,那个绝对禁止等等。其实在发出禁令之前,家长是否该为孩子想想,为何非得在现在禁止呢?禁止的结果是否造成孩子缺失自主呢?父母应该常存自我反省之心。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
    1、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 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2、树大自然直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了的时候,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后悔、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在这种思想下所造成的恶果。
    3、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4、教育是学校的事
    这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在推卸责任的思想。美国教育家M ·S ·斯特娜说: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不是培养孩子的唯一场地,学校是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家庭是实施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具有开启鸿蒙的功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给幼儿园和学校,既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占的比重非常大。
    5、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育
    这是把教育看得太神秘了,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殊不知,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一个话题的交谈,大到意志力的培养,囊括了智商和情商两大方面。其实,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都在当合格或不合格的老师,你随时随地都在给孩子树立着榜样,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了孩子模仿的范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幼儿期的孩子与你朝夕相处的时间最多,你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土壤,就将有什么样的苗苗在生长,与其推卸责任说不懂教,不如拿起书本来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多去家长学校听听课,多给自己灌输点正确的、现代的、科学的家教观念。
    6、让老人带孩子,省心又省力
    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思想可能有些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儿,易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健康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品行。同时,祖辈抚养的孩子,他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满足,易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眼下,持以上各种教育观的父母不在少数。看来,教育孩子还是要先从教育父母开始,及早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才能不误己子孙。无论如何,请家长们早日走出家教误区,科学关爱孩子的成长!

|<< << < 1 2 3 > >> >>|


【相关内容】

未成年人心理疏导 也包括帮助父母调整养育方式

佚名

 

农村兴起择校热陪读热 80后90后父母拒绝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佚名

 

父母须知:儿童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

佚名

 

教育最大的风险,是父母低层次的教育认知局限

余建祥

 

5个会毁了孩子一生和一个家庭幸福的坏习惯,父母千万不能纵容

佚名

 

13岁女孩花光父母25万积蓄打赏网络男主播

佚名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佚名

 

“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震惊了全中国父母

佚名

 

注意力训练小游戏集锦 快带孩子们玩起来

佚名

 

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更有利: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