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注意力父母该做什么 来源:学习力教育中心 文章作者:佚名 问:怎样才能树立合格的家教观念? 答:从根本上讲,教育孩子,家长缺少的不是方法,而是观念。一个正确的观念要比一百种方法更重要。播下一个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观念是命运之源,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父母必须刨除陈旧的观念,播下成功教育的观念。家庭成功教育的六大观念是: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这也是被教育界所普遍认可的。 1、信任孩子——信任潜能、信任本能 每一个孩子在其幼小的心灵中,都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做父母的一句信任的话,一个信任的手势,一个信任的目光,都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父母要信任孩子,第一要信任孩子的潜能。我们不仅要相信孩子拥有潜能,还要了解孩子的潜能。你的孩子或许不能在物理学领域取得成功,但也许会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功,如果不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也许会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是个差生,将来怎么能够取得成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理论,根本没有“差生”,某一个方面的差生可能会是另一个方面的优等生。看一看毛泽东的数学成绩、绘画成绩,那么他是个差生,但是他不照样取得巨大的成功吗?再看爱因斯坦、达尔文、丘吉尔、钱钟书等等,都是差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孩子的潜能无限,成功必有规律,绝不能整齐划一,如果让毛泽东学数学,他绝对不可能成为陈景润,爱因斯坦也绝不可能成为列宾,达尔文也绝不可能成为莫扎特……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根据主观的愿望和片面印象,硬要孩子向某一方面发展,如果陈景润的父母要他向文学、绘画方面发展,尽管十分努力,也绝不可能成功。如果家长由此认为孩子没有出息而失去信心,不仅可能淹没了孩子的尚未发现的潜能,而且会使孩子产生“我无能”的自我心像,丧失自尊和自信,最终一事无成。 爱尔维修有句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教育得法前提是相信孩子的潜能,并发现孩子的潜能所在,信任潜能,每一个孩子将来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人格高度、成功高度都是不可限量的。 父母要相信孩子,第二要信任孩子的本能。本能不仅指与生俱来的能力,像吃喝拉撒,还包括后天的生活上的基本能力,像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这是孩子生存上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由于家长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孩子小,不可能做到,于是全部帮着孩子做了,把孩子这些能力给剥夺了,剥夺的结果是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现在上小学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视若掌上明珠,关怀备至。上学、 放学接送不说,还帮孩子背书包、收拾桌子、帮孩子盛饭菜洗碗等等,孩子能动手的事,家长无所不帮,一概代劳。家长如此不信任孩子的能力,如何呵护孩子,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走,他人无法代替,对孩子帮助越多,孩子得到的锻炼就越少,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依赖、软弱的性格。信任孩子的本能,做父母就应当放开一只手,让孩子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自己做。还给孩子劳动的权利,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迈向成功。 2、尊重孩子——尊重个性、接纳孩子 孩子和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但在心里上却有一个共同的需要——渴望尊重!教育学家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孩子同样也是这样。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孩子其行为表现就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学者孙淑英等人对55例刚出生的婴儿所作的测量显示,这些孩子中活泼型的占36.4%,温和型的占41.8%,中间型的占21.8%。其行为模式大约为:活泼型的孩子出生后立即哭叫,穿衣、睡醒、喂奶前均大哭大叫、手脚乱动;温和型的孩子出生后不活泼,少哭闹,动作迟缓,安静,很容易安慰;中间型的孩子介于两者之间。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其个性差异日益明显,对此父母应该尊重、宽容地接纳孩子的个性表现,不要着急地改变孩子现状,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不粗暴干涉孩子的行为,面对不专心的孩子,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充满耐心,慢慢引导,才能更好的改变孩子,促使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 3、理解孩子——了解需求、换位思考 孩子在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不专心,肯定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察言观色、耐心询问,甚至换位思考,全面细心地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具体障碍。不了解孩子不专心的具体原因,就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盲目地去干涉孩子,有可能适得其反。一般来讲,孩子不专心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因素),生理上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有的情况下,了解了这些原因,控制了消极因素的干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就会自然得到改善、提高,然而有的时候,即使控制了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它的负面影响还可能继续存在,这时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具体工作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候还应该让孩子进行专业的训练。 4、激励孩子——期待效应、发掘效应 一个成年人,当你得到一个信任的目光,听到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会充满自信,热血沸腾,孩子同样如此。 父母一个赏识的目光,一句“好样的,你能行! ”孩子往往会表现的更加优秀。这就是激励。可是很多家长太“小气”了,不给孩子鼓励的话语,孩子的优点往往被忽视,缺点往往被强化,父母在无意中就已经把孩子推向了失败。 激励孩子成功的两种方法,一是期待效应,二是发掘效应。期待效应就是人们熟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做罗森塔尔效应。如果家长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有价值的积极期望,那么将会在孩子身上产生莫大的激励力量。孩子就会通过一定努力有可能实现这种有价值的期望。 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超常人才专家,有一次到一个小学去考察,刚到校门口,被一位老师看到了,这位老师看到大名鼎鼎的罗森塔尔来了,赶紧跑了过去,说:“专家先生,听说你对超常人才具有独到的研究,你能不能挑出我们班中的智力超常的学生,也就是说,你能不能挑出我们班里的那些所谓的‘神童’?”罗森塔尔说:“OK!”罗森塔尔跟着这位老师来到教室。学生听说专家来挑神童,个个都显得非常兴奋。罗森塔尔在学生中间走了几圈,用手指点起来,“你,你,你……”那些凡是被点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放学之后,像风一样跑回家,一进家门,就对妈妈喊“妈妈,妈妈,我是神童!”这些妈妈一听,感到非常奇怪,就问“谁说你是神童?”孩子就说“专家说我是神童。”这些妈妈本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听孩子这么一说,半信半疑,就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情,跑到学校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们:“不错!专家确实说过,你的孩子就是神童。”这些妈妈一听,非常高兴,非常兴奋,转脸看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像神童。孩子既然是神童,教育方法当然就要与众不同,再也不能逼他,再也不能骂他,再也不能打他。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加倍重视,“此乃国家栋梁之材,要好好教导”。这些孩子在同学中倍受羡慕,很多同学主动为这些孩子提供服务,放学之后,这些孩子的书包都有人替他们背。这些孩子重新被关注,被认可,被寄予很大的希望,学习成绩迅速提升。 一年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就去问老师“去年被挑出的那几个学生现在怎么样了?”老师一听,说:“哎呀!太好了,进步之快,不可思议!不过,专家先生,我有个问题始终不明白,在你来之前,这几个学生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当初被你这么一指点,现在好像个个都变了似地。请问专家先生你到底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这么准确。”罗森塔尔一听,笑了,说:“我什么诀窍都没有,这几个孩子都是我随便指点的。”老师一听,吃了一惊,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罗森塔尔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孩子,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以什么态度去对待孩子,就像一幅对联所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孩子是教育的结果,是环境的产物,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给他施加一种积极地信念,让他感到你认为他“行”,他就会产生一种自信,他真的就变“行”了。如果总是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最终就会失去信心,不论在什么方面都会表现得越来越不行。 第二为发掘效应。有句名言大家很熟悉: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孩子身上不是缺少优点,而是父母缺少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必须具备一双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并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哪一方面发展,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抓住他的优点,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孩子找到“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那么他就会充满自信,对所学内容也会充满兴趣。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是,只有让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广泛的探索兴趣,那么他就会热爱学习,这时维持他们自己对学习的专注状态就一点也不会感到吃力。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注意力障碍儿童家长须知·下一篇文章:营养饮食与注意力障碍 【相关内容】 未成年人心理疏导 也包括帮助父母调整养育方式 佚名 农村兴起择校热陪读热 80后90后父母拒绝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佚名 父母须知:儿童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 佚名 教育最大的风险,是父母低层次的教育认知局限 余建祥 5个会毁了孩子一生和一个家庭幸福的坏习惯,父母千万不能纵容 佚名 13岁女孩花光父母25万积蓄打赏网络男主播 佚名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佚名 “妈妈,我去天堂了,这里太累了!”震惊了全中国父母 佚名 注意力训练小游戏集锦 快带孩子们玩起来 佚名 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更有利: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佚名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